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人物 - 林语堂经典语录中蕴含了哪些富有哲理的话呢 励志人物

林语堂经典语录中蕴含了哪些富有哲理的话呢

2025-02-07 励志人物 0人已围观

简介林语堂的哲理之言 1、人生大多数时间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和被人欺。 2、太过自视者,往往忽略他人的优点。 3、生活在他人的掌声中,是无法经受考验的人。 4、心是最大的骗子,它能骗你一时,也能骗你一辈子。 5,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我们应该宽恕而不是远离或抛弃他们。 6,只要内心安宁,无论身处何方都好。即使有人未度化,你也 shouldn't逃避了。 7,生活用平常心待人,用惭愧心待事

林语堂的哲理之言

1、人生大多数时间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和被人欺。

2、太过自视者,往往忽略他人的优点。

3、生活在他人的掌声中,是无法经受考验的人。

4、心是最大的骗子,它能骗你一时,也能骗你一辈子。

5,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我们应该宽恕而不是远离或抛弃他们。

6,只要内心安宁,无论身处何方都好。即使有人未度化,你也 shouldn't逃避了。

7,生活用平常心待人,用惭愧心待事,用菩提心契合佛法的心境。

8,不必与因果争辩,因果从不误人。你也不必与命运争斗,命运总是公正的裁决者。

9,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但我不会干涉你,只要我能,我会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了。

10,如果希望拥有永恒,就必须控制现在的每一个瞬间。

11,从不应让恶言出自我们之口,不管对方多么坏或恶。愈发对其进行攻击,你的心灵便被污染了。你应当认为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2,当你明天开始新的生活时,有人与你争执,就让他们赢。这胜负只是文字上的概念。当你允许对方获胜,你并没有失去什么。所谓的“赢”,对方又获得了什么?所谓的“输”,你又失去了什么?

13,我们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语言文字上的追逐上。

14,不要经常感到自己很委屈,而应该想,这已经对我好了,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功夫。

15别人才可以违背因果,打击我们,可以毁谤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何呢?我们一定要保留完整本性和清净的心。

16 道德和才艺比财富更为宝贵,即使堕落子孙可以败坏门第,耗尽巨富,却难以玷污道德才艺,使凡尘之躯成为神明级存在。

17 习气这个怪物虽然如魔鬼般吞噬一切羞耻感,但它也能变成天使,将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家常便饭自然而然令人安若斯文。

18 世间荣耀光环往往产生于罪恶中,以身外浮名牺牲良知

19 质朴胜过巧妙言辞,更能够触动我的心灵。

20 人生的短暂,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就太长了

21 对众同等待遇,对少数推诚相向,对任何都不亏欠,

22 当手中紧握一物不放时,只能拥有一物;放下手中的东西,则有机会选择其他。在生命中死守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智慧只能到达某种程度罢了

23 人家怕您,并非福分;人们欺您,并非辱没,您愈加坚持己见,您的心灵就越来越受到污染;您愿意将此作为您的善知识,

24 不是我某人的行为给予我烦恼,而是我如何看待他的行为给予自己烦恼

25 别刻意曲解他人的善意,让自己的思维朝好的方向思考,

26 在还买不到幸福之前,我们绝不该走得离幸福展示窗台太近,以至于沉醉其中,

27 美德勇敢无畏,为善无所畏惧,

28 金子啊,你如此奇妙!金子可以使老旧变得年轻,使丑陋变美,使黑暗变白,使错误变正确……

29 女性是被爱的,而不是被理解,

30 慈悲是一把最强大的武器,

31 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超越现实,

32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审判官,您可能骗得别人才可疑却永远无法骗透您的良知,

33 不懂自爱的人,没有能力去爱别人,

34 学佛就是学习做一个真正的人,

35 正直行邪法,即便邪法亦为正义;邪恶作圣法,则亦为佳,一切唯心理造造,

36 有时候,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的活着为什么?

37 因小小争执远离亲友,或因为怨恨忘恩,便已错矣;

38 勇于接受批评正好调整缺点;

39 感谢上苍给予我的,以及没有得到的事物;

40 能站在旁观角度替他着想,这便慈悲;

41 学佛并不针对死亡,它其实是在教导当下活得超脱;

42 佛陀从不强迫别人做它们讨厌的事情,他仅仅告诉众生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让众生自己选择善恶,并掌控自己的生活;

43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分别念,是非念、得失念及执着念;

44 用温柔的话语交流不要带有攻击性或伤害力;

45 放弃时间的人,最终时间也会遗忘他们;

46 因她丽质,她成了男儿追求目标;因她女流,她成了男儿欲望锁链;

47 时间将穿透青春华丽精致,将平行线刻入美人的额颅;吃掉稀世珍品——天赋丽质,无论怎样,都逃不过横扫镰刀的手段。

标签: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1000字人生格言100句经典语录90后杰出青年事迹材料励志人物素材摘抄100字中国近几年的伟大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