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故事 - 反复回味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我的1984 励志故事
反复回味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我的1984
2025-03-28 【励志故事】 0人已围观
简介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回味1984的年华 在我的记忆中,1984年仿佛与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有着不解之缘。那一年,我成长于高中时期、经历了洛杉矶奥运会和国庆节的大阅兵,也是在那个年代,我阅读了杜拉斯的《情人》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直到今天,《百年孤独》仍是我床头常翻阅的一本书。 我曾说过:“自己成长于1984,对1984有情结。”现在,我创办的凡客网正服务于“生于1984”的这一代人
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回味1984的年华
在我的记忆中,1984年仿佛与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有着不解之缘。那一年,我成长于高中时期、经历了洛杉矶奥运会和国庆节的大阅兵,也是在那个年代,我阅读了杜拉斯的《情人》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直到今天,《百年孤独》仍是我床头常翻阅的一本书。
我曾说过:“自己成长于1984,对1984有情结。”现在,我创办的凡客网正服务于“生于1984”的这一代人。而凡客诚品最新的广告代言人李宇春,也是出生于那一年。我深信“形势比人强”。过去我并不喜欢读史,认为历史不如文学、哲学那样有力量和深度,历史只是故事,而哲学与文学则是普世价值。最近七、八年,我却几乎只读历史书,这些年的学习让我感慨“形势比人强”。七年前,我离开了卓越。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重要的一年。
何谓“形势比人强”,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你恰好就在那个位置。这使得很多人发现自己看到了许多机会,但却错过了这些机会,这便是所谓的“错过了势”。出生或成长在1984年的我们,或许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这促使我不断寻求变化:从逃课倒钢材开始,然后创办杂志,如《好书》、《书评周刊》,那些曾经是时代、一代人的记忆;后来又是卓越网、我友网,再到最后的是凡客网。一路前行,不停奔跑,但至今尚未达到终点。
我说起初的时候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倒钢材可以赚取大量资金;做记者编辑,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小梦想,通过媒体去实现一些个人价值。那时,“非常快就和文化界打成一片”,我感到兴奋。然后,我开始做一本杂志,与优秀作家学者交流,“一堆人聊小说、文学最高境界”。那已经是在上世纪末,当互联网大潮从大洋彼岸汹涌而来。我现在开始奇怪自己:“为什么当时有人,还包括自己,每天把‘读书写作’当头等大事”?
接下来,一系列刺激发生:跟做企业的人聊黄仁宇,他们问黄仁宇哪个公司?陈年的发现是,在过去做的事情中,你试图达到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实现。他觉得卓越网通过互联网卖书,比向用户推荐影响更大。随后,他加盟卓越网。我说:“至少让每个用户买了一本书,这第一步;读与不读,再论!”
然而,不久之后,卓越网全心拥抱亚马逊,但亚马逊却不拥抱我们,更让他伤心的是亚马逊明着欺骗,没有办法。陈年说:“八十年代末读大学这批人”一直认为西方就是美善真的,却实际上是一套面具,一套背后的假恶丑仗势欺人的世界。当你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知道西方商业合作伙伴教给我们的诚信,现在却要求我们去欺骗(指VIE事件)。
04-05年的岁月,是陈年的修正价值观的一段时间,他后来说过这样的话:“所谓强势文化,没有平等可言。” 陈年的回忆里,那时候谈的是“你要成为80亿美金,我们才1亿人民币”,根本不谈普世价值那种刺激很大!凡客就是这种内心矛盾与价值观冲突后的产物。他说,在凡客这个事上,让他感觉温和,而不是矛盾,有扎根中国,有更多用户获得价值,使他的公司感觉健康安全真正地领导团队,把握命运。
被称为电商行业领军人物的人们,让很多词汇成为流行词汇,如“大摩女”、“交公粮”、“VIE”、“爱国流氓”,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他只想安份做事,无心口水。不过,他多次举例郭鹤年——投资建设中国国贸大厦,从此它已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在全世界眼里,它象征了中国崛起的一个起点。
有些人才注定会成为历史,因为他们就在那个关键时刻。这使得他反思急速碎片化网络化传播时代如何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