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故事 - 友情如酒自然间的链接出售 励志故事
友情如酒自然间的链接出售
2025-03-19 【励志故事】 0人已围观
简介我和孙荪老师的友情,就像一壶美酒,越陈越香。尽管我们不常见面,但那种深厚的情谊早已在心中烙印,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浓郁。 孙荪老师比我大十多岁,我们是少年时代因仰慕他的学识而相知相爱。我后来通过文学成了他regular visitor,他逐渐成为我的导师和挚友。他是永城刘河乡人,从十八岁起便负笈求学,一直到五十多年,他以其道德文章著称,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并且是永城人的骄傲
我和孙荪老师的友情,就像一壶美酒,越陈越香。尽管我们不常见面,但那种深厚的情谊早已在心中烙印,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浓郁。
孙荪老师比我大十多岁,我们是少年时代因仰慕他的学识而相知相爱。我后来通过文学成了他regular visitor,他逐渐成为我的导师和挚友。他是永城刘河乡人,从十八岁起便负笈求学,一直到五十多年,他以其道德文章著称,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并且是永城人的骄傲。我虽然也是永城人,但我们分居于永城与郑州,我只能偶尔给他打个电话或者在节日里留言,那些简单的话语就足以表达彼此间深厚的情谊。
2012年,我因为要出版一本散文集,便前往郑州校对清样顺便拜访了孙老师。他异常兴奋,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一抹光彩。
2015年,我出版了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孙老师即使当时患有眼疾,也没有推辞,欣然为这部作品作序。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无尽的情怀。这段时间里,我们除了友情,更有提携、关爱、期许相伴。
为了取序文,我带上了远方朋友送来的两瓶酒以及酂城糟鱼。孙老师笑容满面地迎接我,眉梢眼角都透露出一种长者般的温柔与智慧,这种名声与架子成反比,让我更加钦敬他。一晃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邀请我共进午餐,因为出版社的人正等着,所以只能暂别。此次聚会,无话不谈的情趣与共鸣,都让时间飞快地过去。
后来,由于他的文学成就及声望,市委领导盛邀他以赋体形式写下关于 永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篇文章。他抱病工作,用600多字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永城赋》,并用自己擅长的行草书体恭恭敬敬地书写好,一并赠予故乡,使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2016年1月,河南省作家协会将在太丘古镇设立创作基地,当时镇上的孙利先生托我向孙老师求幅题匾,上面内容就是“太丘书院”,但未能如愿,因为那时候他的眼睛正在治疗阶段。而当初开座宴那天,他接到电话时便嘱咐,要开怀畅饮,但考虑到他的眼疾,只能轻松聊天,却未曾畅饮。那场聚会让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句诗描绘出人们聚首离别后的那种心境,以及这种亲切热望无话不谈的情趣,与共同生活中的点滴,让时间显得飞快又短暂。
直至红日西坠,我依依不舍地和孙老师告别。那一刹那,便想起了一首古诗:“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 友情如酒,每一次重逢,都像是品尝到了久违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