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故事 -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值得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形象 励志故事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值得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形象
2024-11-28 【励志故事】 0人已围观
简介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大学生心仪偶像的智慧启示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曾国藩在家中苦读,一篇文章,他朗读了多少遍仍旧记不下来。一名小偷本想趁他入睡时行窃,但左等右等,他就是不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喊:“这种笨拙脑袋,怎么还能读书?”这则笑话并非空穴来风。曾国藩家族的成员并不出众。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极其“笨拙”的人,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然而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大学生心仪偶像的智慧启示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曾国藩在家中苦读,一篇文章,他朗读了多少遍仍旧记不下来。一名小偷本想趁他入睡时行窃,但左等右等,他就是不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喊:“这种笨拙脑袋,怎么还能读书?”这则笑话并非空穴来风。曾国藩家族的成员并不出众。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极其“笨拙”的人,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然而,这位老先生又是一个极为“精明”之人。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全中国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自一人凭借超凡脱俗的胆识创立了湘军。在皇帝、朝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的情况下满朝官员如同无头苍蝇,无所适从,而只有曾国藩提出了一个高明至极的战略,即“争夺武昌,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最终攻陷天京”。这个战略被证明是正确无误,使得清王朝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非常善于洞察时势。自古以来,在政治舞台上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寥寥可数。在剿灭太平军之后,他功名声誉如日中天,此时他却冷静地预见到了大衰落,并果断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还采取果敢措施裁撤自己的权力基础——湘军。他一生的仕途没有大的挫折,在传统官场上如此成功者鲜有人知。
他的官场手腕犹如太极高手,与人相处总能化解各种难题。他的一位秘书赵烈文留下了一段这样的细节:当曾国荃攻打南京未能成功之际,朝廷命令李鸿章协助前进。而李鸿章既不愿抢先获得功劳,又希望将抗旨责任推给曾氏,因此私底下不断解释做出种种小动作。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回复皇帝一封辞气卑约且恳切的话语,不仅坚请派遣李鸿章前来,而且表达了自己只希望没有过失。这份奏折简洁而深刻,让那些看似精明的小算盘显得浅薄而愚蠢。
通过这些点滴,我们可以看出,那些通常被视为“笨拙”的行为,其实是成就了他的非凡智慧与高超能力正是由于与众不同的这一点,“尚拙”哲学使然。他的生活信条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的至劣,可以胜过天下的至巧。”
尽管历经艰辛考取秀才需要九年的时间,但只要开启学习之路,就会发现后面的道路变得越来越顺畅。当初虽然遭遇重重挫折,却依然坚持到底,最终成为举人的第二年,也在短短四年内再次成为进士。而那些早早踏入学门的人们,却连举人也未能考出一个。此外,这一切都归功于扎实基础,因为据他多次言道,“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工”。
在战争领域也是如此,以一种类似地步,被认为是不擅长巧妙战斗、高级策略的人物一次次展现出稳健、深思熟虑、耐心周到和沉着冷静的一面。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每一次决斗,每一次布阵,都经过缜密研究和详尽规划,从准备阶段开始,对敌方每一步行动都进行分析,没有哪一次轻率或草率。不论何种挑战,他都会全身心投入,以保证每一步行动都是充分考虑后的决定。
对待个人关系更是以诚待人,以谦逊应对。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方面,他始终保持真诚与谦卑,不管别人如何待遇或评价都不改变这份态度。这一点让许多原本对他的怀疑转变成了尊敬甚至仰慕,如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人物便因此感激涕零,对其产生永远难忘的情感。
最后,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思维方式——那是一种扎实彻底的心理过程,使得这个时代伟大的领导者避免了一千多年的中国式思维局限性中的弱点。而西方思维特别重视逻辑思考,将现象作为起点,然后通过差别扩展到量化分析,从而建立严密系统,是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心智模式,它使西方文化能够发展出卓越理性思考体系及严谨学术体系。
这是关于真正聪明人才如何通过接受困难教育培养出的卓越精神,以及他们用这种精神征服世界的一个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里,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宝贵教训,为我们的个人成长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