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成功 - 读一本书100遍的人终将成就伟大事业 励志成功
读一本书100遍的人终将成就伟大事业
2025-02-02 【励志成功】 0人已围观
简介70年前,一个中学生能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用英语上高等数学课。然而,今天清华大学的学生在阅读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本时,还会遇到语言障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今天的硕士生都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了。 那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先念书、后读书”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效率甚至不输于犹太人。在西南联大有几千人留下来的,只有118位成为院士,但那些去国外的人们也都成为了世界级的人才,如陈省身、杨振宁和李政道等
70年前,一个中学生能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用英语上高等数学课。然而,今天清华大学的学生在阅读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本时,还会遇到语言障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今天的硕士生都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了。
那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先念书、后读书”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效率甚至不输于犹太人。在西南联大有几千人留下来的,只有118位成为院士,但那些去国外的人们也都成为了世界级的人才,如陈省身、杨振宁和李政道等,他们都在美国的一流大学担任教授。而燕京大学仅招收300多名学生,却培养出了33位院士和91位学科奠基人。
而现在的教育模式却让我们反思:从6岁开始入学,一直到21岁毕业,我们都是忙于做题而无暇深入学习的考生。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帮助我们达到真正的大器;如果整个民族都这样忙于考试而忽略了深度学习,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不会有什么希望!
《塔木德》中提到的“重复”这一原则,也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关注的事项。不断地重复阅读某一本书,就能掌握其中蕴含的一切知识。犹太小孩在12岁的时候,就要把相当厚实的《旧约全书》读100遍,而中国人的情况则远不如他们。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像巴金、茅盾或苏步青那样,把一本经典之作读完100遍,这些人几乎都成就非凡。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而犹太民族中的每个人,都通过不断地重复来提升自己,使得他们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说不断阅读可以使我们理解任何其他书籍?因为人类语言遵循着规律,即便是在英语这门语言中,有那么1,000个常用单词,它们构成了绝大多数报纸、杂志文章以及考试题目的90%以上。如果你掌握了这些基本单词,你就拥有了解释80%文字内容的大权。2000个基础单词更是如此,它们构成了95%以上的话语。这就是四两拨千斤,让简单的事情通过重复变为高效运作。
总结来说,念书意味着积累和重复,是向“会”、“熟”、“精”、“绝”乃至“化”的道路迈进。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200小时朗读和2000小时阅读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学习能力标准,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当杨振宁等西南联大的同学刚到美国时,他们只花200本英文小说500页即可达到所需水平,这正好符合这种积累标准,即行万里路,阅万卷书。此生难以成大器的几个劝告,让你此生的努力变得更加值得期待。